天祝:盛开的团结之花
提示:天祝及周边便民信息发布请加微信cairen0123,目前发布信息有公益援助优惠,全城最低价,即将恢复原价。
原标题:盛开的团结之花
“团结是不变的初心,
幸福是永远的追随。”
“和谐融入锅庄舞中,
感恩唱在酒曲歌里。”
一条喜讯传来,23万华锐儿女欢腾起来——
“天祝藏族自治县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2月9日,当这条喜讯从祖国首都传来时,天祝各族干部群众无不欢欣鼓舞,他们唱起歌曲《千年华锐》,表达内心的喜悦和自豪。这是天祝23万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成果结晶!
天祝,作为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先后五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硕果累累。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天祝儿女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共同开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民族团结进步“基因”已经融入华锐各族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华锐大地蓬勃发展的“密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祝,是一片历史文化厚重的热土。翻开历史,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爱党爱国和民族团结故事历久弥新。
抗战时期,天祝籍老八路董振明出生入死,英勇作战,全身13处受伤,多次荣立军功,成为天祝各族人民保家卫国的典范。
解放战争时期,天祝爱国人士张全才等组织各族各界群众致敬团,赴兰州慰问解放军,受到驻兰部队热烈欢迎。
抗美援朝期间,天祝各族群众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积极捐献牲畜、物资和现金,折价旧人民币17.2亿元,仅40天时间就捐献“天祝号”战斗机一架。
一个个跨越时空的标志性事件,至今给人以感动和震撼,只因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民族团结是各族群众的生命线,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凝心聚力,奠定繁荣昌盛的基石。
进入新时代,天祝县委、县政府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常态化工作,主动融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持续把“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思想深处,广泛凝聚团结奋进、一心向党的强大合力。
思路清,方向明。天祝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紧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紧扣“两个共同”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总揽民族宗教工作,)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坚持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努力打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示范县、藏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新高地、河西走廊民族团结进步的展示窗。
目标定,干劲足。天祝县把正方向,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方向;强阵地,建强网络宣传阵地、实地宣传阵地“两个阵地”,在全社会不留死角地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讲故事,讲好“各民族一起走过、各民族一起生活、各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一起追梦”的民族团结进步天祝故事;促融合,促进各民族共富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抓同创,推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19年元旦,在天祝县城团结广场上,一万名各族干部群众迎着朝霞,身着盛装,升国旗、唱国歌、跳锅庄,感恩祖国、感恩党。而在距离县城70多公里的赛拉隆乡吐鲁沟村,一群藏家儿女也拥簇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周围,挥舞着哈达,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浓浓祝福和无限热爱。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们的村庄,生长在金强河边,一户紧挨着一户,一家依靠着一家,手挽手啊,肩并着肩。我们是华锐一家人,风里你替我关上门窗,雨里我帮你收拾麦场,邻里守望一家亲,相互友爱幸福多……”天祝原创歌曲《德润万家》每天在雪域高原传唱。
这是天祝县道德储蓄所的主题曲。今年8月8日,全省首家道德储蓄所在打柴沟镇启动运营。这家储蓄义务、友爱、孝顺、诚信、勤俭的“银行”,成为激发群众崇德向善、互帮互助的“助推器”。
打柴沟镇火石沟村一农户家两个孩子走失,爷爷奶奶万分着急。当晚,该镇上千名干部群众一呼百应,村道上车排成了长龙,山坡上灯光照亮了村子,村里处处是呼叫声。最终,大家在一间日光温室管理房堆放的草帘下找到了熟睡的孩子。
除夕之夜,高二学子浦晓雯帮环卫工人连夜清运垃圾,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公交车上,城关小学学生陈昱臻弯下腰捡起一片片纸屑;高铁上,天祝藏医院医生刘桂梅挺身而出,救治突发心脏病的旅客;扶贫路上,帮扶干部陈存忠及时将突发疾病的帮扶户送往医院救治;农户家中,帮扶干部彭生秀给留守儿童过生日;炎炎烈日下,居民大妈卢玉英为环卫工人端上茶水……在天祝县,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各族儿女心连心、手挽手,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道德兴,民风淳。天祝县着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依托各种载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村组、进家庭、进宗教活动场所“八进”活动,将创建工作拓展到重点行业、窗口单位和执法部门,实现了全覆盖、无死角。精心实施“全覆盖”“精准滴灌”“文化引领”“金种子”“精神家园”“权益保障”六大工程,深入开展“立德育苗”教育活动,坚持重在平时、抓好平常,重在交心、以心换心,以坚定共同理想信念为核心,构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同思想。
天祝县坚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作品创新与创作,“华锐藏族民歌”“土族格萨尔”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华锐藏医藏药”“华锐则柔”等7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力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中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44.9%。充分保障各民族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宗教活动场所和正常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宗教团体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为强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天祝县确定了“十项工作”: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推进会;刊发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署名文章;拍摄反映天祝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就的专题片;做实全省第16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活动;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载体;打造乡镇村组学校寺院等17个特色示范点;讲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天祝故事;树立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县庆期间表彰一批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