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封面直播 52万网友线上逛展
提示:天祝及周边便民信息发布请加微信cairen0123,目前发布信息有公益援助优惠,全城最低价,即将恢复原价。
传统非遗竹编活态展示。
10月17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非遗博览园盛大开幕。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琳琅满目的非遗大展、妙语连珠的国际论坛……众多活动精彩纷呈,令观众目不暇接。
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多彩文化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设立1个主会场和28个主题分会场,来自86个国家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5600余名代表参会,将开展国际展览、国际论坛、国际竞技、国际展演和互动体验等各类活动540余场。
开幕当天,封面新闻现场直播,精彩的表演、有趣的非遗、好吃的美食,吸引全网52万网友围观,为传统的非遗项目点赞打call。
扯眼
演出展览精彩不断
火辣热情的夏威夷草裙舞、雄壮激越的兰州太平鼓、气势恢宏的泸州雨坛彩龙……开幕式演出以《五洲风情荟天府》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的40余支队伍,通过“世界风”“中国韵”“天府情”三个板块,为现场3000余名观众奉献了一场世界级非遗盛宴。
据了解,非遗节期间,来自全球21个国家的64支国内外演出队伍将轮番登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世界非遗魅力。
开幕当天正值全国第六个扶贫日,本届非遗节的主题展——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也受到观众的关注。5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汇聚了全国“非遗+扶贫”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贵州省雷山县的苗族银饰、湖北大冶的刺绣屏风、甘肃河州的蛋雕艺术,花样繁多的手工艺作品全面展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非遗力量。
此外,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非遗动漫沉浸体验展为观众展现非遗跨界的新场景,“美食之都”乡村美食节和“百年匠心非遗多彩”——经典车第一印记展也同时开展。六大展览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聚集了42个国家910余个非遗项目,为观众带来好吃、好玩的非遗节。
献智
国内外大咖共话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助力城市建设?活化的非遗如何植入文化旅游场景?非遗应该如何传承和保护?全球各地的非遗文保专家汇聚成都,展开头脑风暴。
当天下午,第七届国际非遗节国际论坛拉开帷幕,来自72个国家的1200名嘉宾聚集在不同论坛上展开交流。在主论坛“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国外政府部门官员、国内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代表、非遗专家和代表性传承人共聚一堂,探讨将活化的非遗传承有机植入文化和旅游融合场景,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和体验的实践路径。
今年的非遗节首开5个专业平行论坛,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围绕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传承创新实践、传统工艺促进乡村振兴、非遗在城市社区的传承、非遗动漫化的探索与应用、美食类非遗项目的活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论题,多角度探索非遗传承创新发展路径。除此之外,道明国际竹文化节论坛、桂陶艺术节论坛等分会场论坛也将在非遗节期间举行。
竞技
民族乐器尽显魅力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在非遗博览园世纪舞广场东展厅鸣锣开赛。一曲黎族竹木器乐合奏《黎山春来早》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随后,欢快的维吾尔族器乐合奏《维吾尔族民乐》展示出新疆人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悠远雅致的金陵派古琴《流水》带给人宁静恬淡的感觉,禅意十足;一曲深沉宁静的内蒙古马头琴《弦思》让人沉醉……不同乐器的音律流淌着多彩华夏的风情。
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竹编竞技和川派盆景竞技暨精品展三大竞技活动,让观众兴趣十足。其中,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吸引了来自全国40个民族的89项民族乐器,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承人们现场展示乐器制作技艺以及演奏技巧,展现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17日至19日每天下午,活动还设置了丰富的民族乐器制作和演奏体验活动,传承人们将带领现场观众感知工匠技艺的奥妙,体验“吹拉弹打”的演奏乐趣。此外,传承人们还将在非遗节期间走上成都街头,并与本土街头艺人交流互动,让更多的游客和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实习生罗紫妍
